高端化转型 - 首钢集团展示"蝉翼钢"技术突破,最薄处仅0.06毫米,相当于头发直径 [2] - 近十年行业投入1.2万亿元进行产能置换,完成近3亿吨产能重置,研发支出超1万亿元推动高端化 [2] - 首钢MCCR生产线实现钢水到钢卷仅25分钟,轧制时间仅为传统工艺1/8,最薄产品达0.7毫米 [2] - 鞍钢热成形车轮钢强度为铝合金轮6倍,重量精度媲美铝合金,综合成本仅为70% [2] - 工信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强调科技创新,要求加大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 [3] 智能化转型 - 河钢数字WesCarber平台实现510万条碳数据采集,自动化覆盖率达75%,报告生成效率提升83% [4] - 中国宝武启动"2526"工程,推动AI本地化应用,构建钢铁行业模型化运行平台 [4] - 宝钢1996年开发的产销管理系统提升竞争力,当前智能化转型被视为标志性工程 [4] - 工信部等九部门提出到2026年实现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5] 绿色化转型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完成5.98亿吨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公示,预计年底覆盖80%产能,累计投入超3000亿元 [7] - 中国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获国际认可,中冶推出氢冶金一体化解决方案,钢研攻关电炉绿色智能化技术 [8] - 行业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制造体系,超低排放标准为全球最严苛 [7][8] 行业整体发展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新质未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路径 [1] - 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升级核心引擎,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催生国际竞争力产品 [3][8] - 智能化技术(AI、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推动全产业链"数智化"拓展 [4][5] - 绿色转型通过超低排放改造、低碳技术研发和数字化赋能实现 [7][8]
中国钢铁产业锻造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