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一条河与万亩竹林的情缘
河南日报·2025-08-11 07:45

丹河竹林生态经济 - 丹河沿岸形成黄河以北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竹林区 面积达万余亩 历史超两千年 品种达90余种 成为北方最大竹子基因库[2][5] - 竹林经济年产值超千万元 主要产业包括竹竿供应(蔬菜大棚用)、竹编工艺品、园林建筑小品等[5] - 笋用竹林发展至5000-6000亩 每亩年收入超千元[6] 文旅融合发展 - 三渡湾景区高峰期日客流量达1万人次 带动民宿、农家乐发展 可同时接待百余人住宿 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1.5万元[8] - 西张赶村2024年集体收入30余万元 较2022年增长300% 村民人均年收入2.8万元 增长75% 旅游业带动80人就业[11] - 废弃石屋改造特色民宿 吸引游客及投资 促进村民返乡创业[8] 生态治理成效 - 丹河水质从2005年Ⅳ-Ⅴ类提升至2025年普遍Ⅲ类[12] - 取缔两岸400余家煤场 保留1个废水全回用煤炭园区 规范化整治沿河养殖场[11] - 流域生态恢复 现存100余种动物和200余种植物 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12] 产业协同机制 - 豫晋两省联合划定引水量红线 上游分水口安装监控 实现丹河全年复流[11] - 建立专业竹林养护体系 2005年起定期技术指导 使竹林质量显著提升[11] - 形成"竹泉游"特色IP 吸引影视取景 推动文旅品牌升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