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服务强农
经济日报·2025-08-11 08:08

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农业社会化服务被定位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核心是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2013年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022年强调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 - 政策持续推动发展 1983年"社会化服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5年国务院提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2017年后专门政策出台 党的十九大将健全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4] 行业发展规模与成效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从2017年22.7万个增长至2023年109.4万个 服务小农户数量从3600多万户增至9400多万户 服务面积从2.3亿亩次扩大到21.4亿亩次[5] - 服务领域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从大宗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 从种植业向养殖业推进 农机服务成绩显著 今年夏收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 跨区作业超20万台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10] - 实践证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5] 服务模式创新与组织形式 - 各地探索单环节 多环节托管等服务模式 形成"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12] - 平台型企业模式和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模式涌现 前者为服务主体赋能 后者提供一站式服务[12] - 湖北随州众联合作社服务面积达七八万亩 其中约六成是单环节和多环节托管 四成是多环节托管[12] 服务主体构成与特点 - 服务主体呈百花齐放态势 包括农民合作社34.2万个服务小农户3900多万户 家庭农场和服务专业户57.4万个服务小农户2200多万户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7.8万个服务小农户900多万户 农业服务公司4.4万个服务小农户1600多万户[14] - 家庭农场 服务专业户和农民合作社等内生于农户的服务主体占总数的80%以上 是社会化服务主力军[15] - 2023年农业服务公司平均服务对象数量为439个(户) 平均营业收入达到120万元[15] 小农户服务现状与挑战 - 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 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 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现有农户2.3亿户 户均经营规模7.8亩[17] - 服务小农户存在不平衡不匹配问题 小农户地块零散品种杂乱 难以规模化开展服务 山区农村每户地块在10块以上 平均每块地只有0.4亩至0.5亩[19] - 小农户对服务价格敏感信任度低 抗风险能力差 市场机制下经营性服务主体更倾向于服务规模经营主体[20]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应用 - 智能化应用重塑服务形态 广东粤农服数字平台集服务交易 主体经营管理 农资农机团购 金融保险对接等功能于一体[29] - 浙江要求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原则上要有数字农业 集中育苗 烘干加工 农技服务等6项以上服务功能[29] - 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应运用大数据做好供需对接 用好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农作物全生命周期管理[29] 金融服务与政策保障 - 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政策 支持各类服务主体开展服务[30] - 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建成"黑龙江省农业金融服务平台" 贷款时间从几天缩短到线上几分钟[31] - 中农农服与7家金融机构协作开发风控模型 累计协助逾千农户获批惠农贷款超1亿元[31] 典型案例与成效数据 - 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公司在周家村托管600亩地[2] - 安徽黟县农事服务中心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水稻 亩产达830多公斤 以每斤高于市场6分钱价格回购 农户每亩多收入500多元[2] - 浙江德清先锋农机合作社服务粮食亩产达680公斤 累计为农民增加收入550多万元[6] - 广东天禾农资公司通过服务促进每亩减施农药850克 减施化肥10公斤 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180克 每年为农户节本增收超1.5亿元[7] - 湖北松滋豹子岭村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模式 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5万元 较2018年增长超10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