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矿墟变“零碳村” 一个浙江小山村的“生态经”
中国青年报·2025-08-11 08:07
核心观点 - 径山村通过生态修复和文化创新实现从贫困村向零碳旅游乡村的转型 开发茶产业衍生品并联动周边村庄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1][2] 生态资源 - 森林覆盖率达96% 负氧离子浓度30000个/cm³ 形成天然碳汇库 [1] - 拥有3000亩茶园和万余亩毛竹林 发现192种野生动物和386种野生植物 [1] - 现存130株古树名木 柳杉群落平均树龄超300年 [1] 生态修复历程 - 2000年关闭里洪石矿 结束1996年开产的石矿对山体的破坏 [1] - 实施封山育林行动 2003年获评杭州市级生态村 [2] - 2024年入选全球环境基金首批"中国零碳村镇"试点 成为全国29个示范村镇之一 [2] 产业创新 - 开发径山红茶 福佑茶 抹茶 团茶等系列产品 延伸近百种茶科技衍生品包括牙膏和面膜 [2] - 创建旅游IP"径灵子" 推出点茶套装 抱枕等文创产品 [2] - 布局智慧路灯和光伏长椅等低碳设施 发展茶园碳汇经济 [2] 区域协同发展 - 2021年起联动周边4个村庄共同打造禅意旅游线路 [2] - 2024年累计接待1500余批次考察团 游客量超30万人次 [2] - 以1200年径山文化为核心开展研学旅游等精品业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