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覆盖范围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对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参照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保育教育费[2] - 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 包括公办民办及城乡幼儿园 预计2025年秋季惠及约1200万人[2] - 民办园按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 例如民办园收费800元/月 公办园标准500元/月 则家长仅需支付300元差额[3] 财政投入机制 - 全国财政2025年秋季学期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 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4] - 中央财政对西部 中部和东部分别按80% 60%和50%比例分担补助资金[4] - 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2209亿元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从2013年862亿元增长至2023年3150亿元 年均增长13.8%[5][6] 资金使用方向 - 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扩大普惠资源供给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巩固幼儿资助制度和提高保育教育质量[6] - 地方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和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6] - 政策实施后财政将对幼儿园因减免收费导致的收入减少部分予以补助[4] 政策实施效果 -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 较2012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 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 - 政策遵循强化普及普惠 稳妥有序推进 加大政府投入和经费合理分担四大原则[8] - 政策与现行资助体系衔接 确保受益群体不缩水且保障力度不降低[7] 行业发展意义 - 政策被定义为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关键环节[8] - 通过政府投入"加法"实现家庭支出"减法"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 家庭合理负担 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4][5] - 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促进教育公平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7][8]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11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