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融资与战略发展 - 2025年6月,Arima Genomics完成2200万美元C轮融资,由Illumina Ventures领投,基因组学先驱John Stuelpnagel、Mostafa Ronaghi博士及现有投资方参与[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出专注临床检测的管线,使用其基于测序的方法确定3D基因组结构,如基因融合和重排[1] - 公司任命前Illumina高管Tom Willis博士为CEO,进一步强化肿瘤结构变异检测的战略重心[1] - 2022年公司完成700万美元B轮融资,资金用于产品矩阵扩展与生物信息平台建设,为向临床靠近打下基础[4] 技术与产品平台 - 公司产品体系包括研究级产品、临床服务与生物信息服务三大模块,覆盖染色质互作、结构变异、病毒整合、蛋白调控及表观遗传等应用[6] - 核心产品Arima-HiC+试剂盒将传统Hi-C实验步骤模块化,提供6小时自动化友好方案,使三维基因组图谱可复制、可批量[7] - 公司推出适配临床石蜡包埋组织的Arima-HiC+ FFPE版本,提高了对退化组织样本的信号回收效率[7] - 所有试剂盒均支持Illumina、PacBio、Oxford Nanopore等主流测序平台,具备良好的技术兼容性[8] - 通过CLIA认证的Aventa实验室提供临床检测服务,如Aventa FusionPlus用于实体瘤FFPE样本的融合基因与染色体重排检测[9] 行业趋势与市场定位 - 三维基因组学正成为基础科研与精准医疗交汇的新焦点,继空间转录组、单细胞测序之后的新趋势[2] - 公司通过标准化试剂盒与模块化分析流程,推动Hi-C等复杂技术的商业化,试图将三维基因组带入可规模应用的科研与临床实践[2] - 三维基因组学技术正从科研走向真实世界应用场景,包括肿瘤诊断、基因编辑安全性评估及病毒整合检测等[12] - 在肿瘤基因组学中,公司的Arima-SV模块弥补了传统全基因组测序对复杂结构变异解析能力的不足[12] 发展历程与产业化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最初专注于开发解析DNA三维折叠结构的标准化工具[3] - 2022年通过一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样本识别出传统方法遗漏的结构重排,促使公司转向临床检测场景[3] - 2023年公司加入美国脑计划,涉足神经系统空间组学研究,并与Protean共建Aventa Genomics实验室,进入临床检测赛道[4] - 2023年10月Aventa推出FusionPlus产品,支持FFPE肿瘤样本的融合基因检测,覆盖361个融合基因[5] 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 中国企业如诺禾致源提供结合Hi-C与长读长测序的基因组组装与空间互作分析,安诺基因将Hi-C纳入科研服务体系并探索多组学融合[15] - Arima的发展路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工程化思维、聚焦高临床价值场景及平台合作模式三点可借鉴经验[16] - 随着中国在空间多组学、生信分析平台等方面能力积累,三维基因组学有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加工程落地的发展路径[16]
融资2200万美元,Arima Genomics如何推动三维基因组产业落地?
36氪·2025-08-11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