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11汇改"十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
搜狐财经·2025-08-11 10:06
汇改背景 -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 标志着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关键节点[1] - 改革前夕美国经济复苏明显 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加息 美元持续走强 欧元与日元疲弱 新兴经济体货币面临贬值压力[3] -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1.6% 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1.3% 与市场预期产生偏离[3] 改革核心内容 - 做市商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报价需参考上日收盘汇率 同时综合考虑外汇供求状况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4] - 机制层面强化市场供求对汇率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操作层面推动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4] - 汇率定价模式从刚性锚定转向弹性定价和市场定价 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得到有效校正[4] 市场化成效 - 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呈现有升有贬双向波动格局 汇率弹性显著增加 自动稳定器功能更好发挥[5] - 2023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运行区间为7.1688元至7.1891元 57个交易日中28日升值29日贬值[5] - 最大单日升值幅度达0.26% 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08% 对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有升有贬[5] - 截至2023年8月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9% 离岸人民币升值2.02% 受美元和外部因素影响减弱[5] 外部环境应对 - 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韧性超出预期 对美元小幅升值同时三大一篮子汇率指数保持基本稳定[6] - 国内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提供重要内在支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