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子含量低于10%的产品将被禁止使用“羽绒”字眼
消费日报网·2025-08-11 10:46
IDFB测试规则修订核心内容 - 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发布2025版测试规则修订,旨在防止非羽绒类产品滥用"羽绒(Down)"词汇误导消费者[1] - 修订源于2023年6月日本横滨年会决议,重点针对标签规范以保护天然羽绒材料品类[1] - IDFB明确将采取措施维护"羽绒"术语的准确性,应对羽绒替代物对市场份额的蚕食[1] 标签标注新规 - 产品中绒丝或羽丝含量大于15%或总含量大于25%时,需标注为"粉碎水禽羽毛(Crushed Waterfowl Feathers)",示例标签格式为"60%粉碎水禽羽毛,40%水禽羽毛"[1] - 仅含绒子且含量≥10%的产品才允许使用"羽绒(Down)"标识,适用范围包括包装、广告、线上详情页等[2] 禁用术语范围 - 禁止羽绒替代物使用"羽绒"相关字眼,包括绿色羽绒(Green Down)、仿羽绒(Down-Like)、合成羽绒(Synthetic Down)、生态羽绒(Eco-Down)等非天然品类[2] - 绒子含量低于10%的产品同样被禁止使用"羽绒"标识[2] 行业影响与目标 - 新规通过细化标签条款明晰产品分类,强化市场竞争秩序[2] - IDFB旨在通过规则修订维护羽绒市场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对产品材质的知情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