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突破“四难”,多方专家支招
第一财经·2025-08-11 13:34

核心观点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协同推进 通过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机制创新 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1][4][5]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难度量 难抵押 难交易 难变现"的普遍问题 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转化路径 [1][5][7] - "两山"转化需要完成自然生态化 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绿色化三次转化 形成完整的路径循环链 [5][7]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探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是对工业文明生态危机的反思 [2] - 采用点面结合 标本兼治方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核心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民生议题 [2] - 遵循生态保护一般规律并结合地域特色 探索不同区域生态生产力的科学激活方式 [3][4] - 东北地区案例: 通过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发展林下经济(人参 木耳)和森林康养产业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4] 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 - 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绿色产业扶持政策 [4]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文件提出 到2025年解决生态产品"四难"问题 [5] - 需要从生态产品权属确定 交易体系构建和市场主体培育三方面发挥市场平台作用 [7] -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提升试点实践经验的引领作用 [7] 产业发展方向 - 未来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8] - 重点发展绿色制造业 绿色服务业 绿色能源产业 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8] - 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工具箱 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8] - 自然生态的产业化经济化和产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是两个重要实践领域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7] 区域实践与借鉴意义 - 浙江经验证明: 正确发展理念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可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实现经济发展 [1][4] - 该经验对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模式粗放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 - 地方高校应搭建平台智库 锚定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探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