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汇改"十周年回顾 -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形成"8·11汇改",十年来中间价作为外汇市场基准定价发挥关键作用[1] - 202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1美元对7.1405元,年内累计升值479个基点[1][6] - 中间价被视作汇率波动的基准线、减震器和政策风向标,过去十年有效稳定市场预期[1][3] 汇率中间价机制与功能 - 中间价由人民银行授权外汇交易中心披露,自2005年起作为银行间和柜台汇率的定价参考[3] - "8·11汇改"要求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价、供求和国际货币变化报价,增强市场化程度[3] - 中间价不直接参与交易但作为结售汇和外汇兑换的定价依据,避免汇率不合理震荡[3] 汇改成效与市场影响 - 中间价调控使人民币与美元指数相关性低于其他货币,汇率运行更稳定[4] - 2025年6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与中间价价差收敛实现"三价合一",反映稳汇率压力减弱[6] - 2025年在岸人民币年内升值1.59%,离岸升值2.03%,中间价机制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6][7]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支付货币、第三贸易融资货币[7] - 汇改后外汇衍生品丰富度提升,增强境外主体使用人民币信心和吸引力[7] - 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推动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融资和储备地位持续提高[7] 未来改革方向 - 深化市场化改革需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适度增加弹性,释放升贬值动能[8] - 中间价机制灵活性将增强,配套调控工具箱适时更新以支持货币政策独立性[8] - 继续发挥中间价在稳定预期中的作用,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7][8]
“8·11汇改”十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成常态
搜狐财经·2025-08-11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