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南方基金拟以不少于2.3亿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 [1][3] - 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公司、高管及拟任基金经理以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 [4] - 泰康基金于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C [4] - 方正富邦基金、华商基金、大成基金等多家公募下半年宣布自购旗下权益产品 [4] 自购规模与产品详情 - 南方基金自购标的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规模41.8亿元)、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规模81.37亿元)和现金流ETF南方(规模5.34亿元) [3] - 3只自购产品年内收益率分别为6.78%、3.78%和11.46% [3] - 建信基金年内自购总额超1亿元 包括4月拟自购不少于1.8亿元及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已自购1.73亿元 [5] - 行业单次自购金额多集中在155万元至5400万元区间 [4] 行业自购整体情况 - 截至8月11日 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主动权益类基金净申购金额达15.79亿元 [6] - 超20家公募年初以来宣布自购 多数产品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4] - 自购行为涵盖存量产品及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多家公募采取组团自购模式 [6] 自购动因与政策背景 - 公募自购旨在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 传递对中国资本市场信心 [1][6] - 政策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一定比例自购权益类基金 1月23日证监会发布会明确中长期资金入市导向 [8] - 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长周期考核 将自购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 [8]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南方基金2.3亿元自购被视为行业标杆性举动 显著高于常见的千万元级别自购规模 [3] - 公募组团自购权益类基金显示基金经理及公司对自身产品信心 [7] - 在政策引导下 公募接连自购权益类基金将成趋势 有望形成规模化效应并提升市场稳定性 [9]
公募“自购潮”再起,南方基金拟出手2.3亿元布局权益
北京商报·2025-08-11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