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姜广智:机器人“双百工程”目标提前完成 产业发展居第一梯队

行业增长与政策支持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梯队[1][2] - 北京市自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2] - "双百工程"目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和100种全国推广价值应用场景,目前已超额提前完成[2] 企业生态与产品创新 - 北京市培养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1][2] - 已形成12类200项机器人创新产品,高端产品体系基本形成,聚焦"1+4"体系(人形机器人+协作/医疗/特种/物流机器人)[1][2] - 人形机器人领域多公司产品具备国际一流复杂环境通行能力、精细任务泛化操作能力和高动态性[3] 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势 - 协作机器人工作速度提升30%、重复定位精度提高20%,动力学参数建模达2000余项[3] - 医疗机器人实现"一机多适应证"、6+1自由度全域运动,覆盖四大外科且支持5G远程手术[3] - 物流机器人国产化率达95%以上,具备自动化部署和复杂环境自主导航全栈技术体系[4] - 特种机器人实现多场景列装应用,包括侦察、排爆、核化及水下装备等20余款产品[4] 应用场景拓展 - 在11个领域134种场景完成首试首用,包括机器人公园生态巡护/消杀/清洁等104台设备部署[5] - 教育领域覆盖14所中小学38台机器人,餐饮领域部署210余台拉花咖啡/炒菜等机器人[6] - 开放酒店、餐厅、街区等公共服务全域场景,打造"机器人+智慧生活"北京方案[7] 未来发展重点 - 建设人形机器人整机中试验证平台,突破自动化/标准化量产关键问题[1][6] - 布局仿生结构材料、高精度柔顺操作等颠覆性技术,提升通用具身智能水平[6] - 运用产业发展基金和首试首用政策,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并优化产业集群布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