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各有各的理由 多家上市公司回购延期
上海证券报·2025-08-12 02:19

A股市场回购概况 - 7月以来近400家A股公司披露回购实施进展,涉及金额超600亿元,其中超六成获得回购专项贷款支持 [1] - 年内至少17家A股公司宣布延长回购实施期限,仅7月就有8家,资金分配受限与股价波动是主要延期理由 [1][2] - 部分公司存在"踩点"回购或涉嫌违规操作现象,引发市场对回购规范性的关注 [1] 回购延期案例分析 - 卓郎智能因市场行情、股价波动等因素未启动原计划0.5亿至1亿元回购,将截止日期延至2026年4月21日 [2] - 美克家居累计回购179万股耗资267.48万元后,将原计划0.5亿至1亿元回购期限延至2026年4月27日 [2] - 正和生态为保障生产经营优先支付供应商款项,将2000万至4000万元回购期限从2025年2月延至8月 [3] 资金来源与杠杆效应 - 帝欧家居等4家公司将回购资金来源从"自有资金"调整为"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并与金融机构开展专项贷款合作 [3] - 银行资金成本低背景下,市盈率低于30倍的回购理论上合算,优质公司通过自有+自筹资金结合放大回购杠杆 [3] - 凯龙高科在3个月回购期截止前7天内突击完成2549.64万元回购,恰好达标2500万元下限 [3] 回购乱象与风险 - 山子高科承诺6亿至10亿元回购但仅完成1101.48万元,被质疑"忽悠式回购",其账上货币资金达5.43亿元 [4] - 慕思股份因回购注销导致社会公众股比例降至19.11%触发上市危机,紧急推出10转1扩股方案补救 [5] - 甬金股份实际控制人曹佩凤因利用回购内幕信息交易被罚没639.5万元,暴露内幕交易风险 [5] 适合回购的公司特征 - 拥有充裕"富余现金"且回报率低的公司,回购可显著提升ROE和总市值 [6] - 经营稳定、自由现金流稳定的龙头企业,如部分消费品公司更适合实施回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