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AI产业须打好三张牌
证券时报·2025-08-12 06:33
全球AI竞赛趋势 - 全球AI竞赛从技术突破转向生态构建阶段,算力成本、数据质量与场景落地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变量 [1] - 中国应发挥"绿电+国产芯"、"数据活水"、"场景下沉"三大优势,走特色发展路径 [1] 算力供给体系 - 青海柴达木盆地光伏产业园数据中心电价仅为东部地区三分之一,内蒙古风电基地超算中心依托0.2元/度绿电将大模型训练成本压缩70% [1] - "风光富集区建机房"模式使中国算力具备成本优势,同时符合双碳目标 [1] - 中国企业采用"积木式"芯片集群方案,通过先进封装技术组合国产14纳米芯片实现等效3纳米级性能,将大模型单次训练电费从千万元级降至百万元级 [2] 数据价值释放 - 中国拥有10亿网民和4亿工业设备的超大规模数据基数 [2] - 上海数据交易所建立"行业数据空间",通过加密技术实现跨行业数据"可用不可见",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2] - 深圳"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数据交叉验证,杭州"城市大脑"整合多部门数据使早晚高峰通行效率提升15% [3] 场景应用创新 - 北京社区菜场通过AI分析交易数据优化摊位布局,山东农田利用AI图像识别提前预警病虫害 [4] - 场景下沉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成为普惠性生产工具 [4] - 全场景应用土壤是中国AI发展的独特优势,涵盖城市乡村、工业农业多领域 [3][4] 政策引导方向 - 政策需平衡创新试错与资源优化,把握"放"与"管"的平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