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负效包袱”逐步转化为“效益引擎” 吉林油田“差等生”动态消减超七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08-12 06:53
吉林油田低效负效井区治理行动 - 公司启动"负效变有效、低效更高效"三年治理行动,已动态消减全油田负效井超70% [1] - 松南老区开发60余年面临资源劣质化、系统老化等挑战,负效井产量占比仅0.2%但费用占比高达6.2% [1] - 公司构建"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以经营油藏为核心推行财业融合 [1] 治理组织架构与策略 - 成立工作专班下设3个工作组,将188个开发单元整合为66个经营单元进行效益评级 [2][3] - 针对46个问题单元(16低效+30负效)制定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目标2027年负效单元清零、2030年低效单元基本清零 [3] - 工作重心转向结构调整、要素优化等技术提升方向 [2] 具体治理措施与成效 - 7个月完成579口低效井治理,在木头老区等实施17个堵压综合治理井组,注入压力提升0.6-1.4兆帕 [1][4] - 通过"2211工程"实现日增注4000立方米,优化用工指标实施效益倒算 [4] - 差异化应用提产增储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管理样板 [3][4] 行业现状与转型方向 - 老油田普遍存在点多面广的管理难题,提效空间收窄导致低效井增多趋势明显 [1] - 行业转型需从单纯生产转向"经营油藏"模式,强化顶层设计与动态管控 [1] - 闭环管理推动负效资产转化为效益引擎成为行业新趋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