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了,人类司机未来将遭“VLA挑战”
行业技术发展 - 智能驾驶技术从基于规则算法转向AI驱动 理想汽车在2021-2024年采用规则算法 2024年起进入AI时代[1] - VLA技术实现视觉感知、语言理解与动作决策三合一 形成"图像输入-指令输出"闭环 提升场景适应性与类人驾驶体验[4][6][7] - 技术应用涵盖复杂道路决策 包括行人避让、信号灯响应及多指令连续执行 支持防御驾驶、三点掉头等地库场景[8][10] 企业产品部署 - 理想汽车i8搭载VLA系统 支持语音控制与驾驶风格学习进化 实现拟人化驾驶感受[1] - 小鹏汽车VLA车端大模型研发进展超预期 计划提前至8月全车型推送 全新P7将成为首批搭载车型[3] 技术架构突破 - VLA整合传统独立模块(感知/规划/控制) 直接生成车辆控制指令 替代原有"端到端+VLM"架构[7] - 系统通过深度学习处理视觉数据(摄像头/激光雷达) 融合语言指令与交通规则 实现精确的油门/刹车/转向控制[4][6] 性能提升表现 - VLA实现多维度驾驶优化:防御驾驶(风险自动规避)、平稳驾驶(无顿挫超车)、狭窄空间三点掉头(3次调整完成180°转向)[10] - 系统具备连续任务执行能力 可自动识别地库标志并完成泊车 突破端到端架构功能限制[10] 技术演进背景 - VLA设计契合人类认知心理学流程:感觉输入(视觉映射)→知觉加工(语义转化)→意识决策→动作执行 模仿人脑神经网络响应机制[11][14][15] - 当前技术瓶颈集中于芯片算力不足 主流高算力芯片未针对庞大AI模型设计 但突破路径清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