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人才迁徙现状 - 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已有231名基金经理离职 创近五年新高 涉及108家公募机构 其中8家机构离职人数超5名 [2] - 离职潮呈现两大特征:知名基金经理占比显著提升 "公奔私"成为主流选择 [2] - 离职人数远超2024年同期的210人 为2018年以来最高纪录 [2] 公募行业生态变化驱动因素 - 监管层2023年提出"去明星化"要求 公募机构加速搭建投研平台体系 降低对个人能力的依赖 [2] - 2024年底《公募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实施 要求基金经理薪酬与产品长期业绩挂钩 禁止短期激励 [2] 私募行业吸引力分析 - 私募机构采用"固定薪资+业绩提成"模式 提成比例15%-20% 显著高于公募3%-5%的管理费分成 [3] - 目前863名私募基金经理具有公募背景 其中36人任职于百亿级私募 其余827人分散在管理规模不足5亿的小型私募 [3] - 千亿级私募巨头如高瓴资本能为"公奔私"基金经理提供优质平台资源 但此类机会有限 [3] 私募行业面临的挑战 - 2025年A股市场结构分化加剧 量化策略挤压传统主观多头策略 [3] - 私募行业平均收益率3.2% 低于公募偏股混合型基金4.8%的平均收益 [3] 差异化发展路径探索 - 部分"公奔私"基金经理选择团队创业模式 如前安信基金张翼飞创立聚焦"固收+"策略的私募机构 [4] 行业格局演变趋势 -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短期带来阵痛 但长期有利于构建稳健投研体系 [5] - 私募行业获得明星基金经理加盟 既提升品牌效应也增加管理风险 [5] - 人才流动推动行业成熟度提升 投资者选择标准从追逐"明星"转向关注投研体系稳定性与策略可持续性 [5]
公募离职潮涌动,明星基金经理“奔私”
搜狐财经·2025-08-12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