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00万元贷款,“服务费”却高达百万?
金融时报·2025-08-12 13:12

核心观点 - 非法贷款中介通过虚假宣传和违法手段诱骗消费者 导致消费者承担高额费用和债务风险 [1][2][3] 非法贷款中介操作模式 - 以快速审批放款 低利率 秒到账等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 实际收取高额服务费 [2] - 通过转让空壳公司 先行垫资 虚构申贷材料等违法手段帮助获批贷款 [1][2] - 贷款到账后直接扣划高额服务费 例如600余万元贷款实际仅获得500万元左右 被扣划近百万元服务费 [1] 对消费者的影响 - 消费者面临财产损失 需偿还全额贷款资金和利息但实际获得资金大幅减少 [1] - 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 出售给其他机构或个人谋取非法利益 [3] - 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因未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或不具备贷款资质 [3] 监管与防范措施 - 金融监管局加大对非法存贷款中介的打击力度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 - 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 正规渠道获取融资服务 [4] - 应详细了解贷款条件 贷款利率 还款要求等重要条款 [4] - 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不随意透露身份证 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