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整治形式主义关键是科学考核|经观社论
经济观察报·2025-08-12 15:18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旨在通过减少文件、会议、检查考核等行政负担,解放基层官员生产力,提升治理效能 [1][2][5] 形式主义表现 - 基层官员面临会议数量多且常被要求"陪会",形成"白天开会、晚上加班"的恶性循环 [1] - 频繁接待多层级检查,打印报表耗时耗资耗力,显著增加工作负担 [1] - 数字化政务导致强制使用APP、在线填报、留痕及排名等新形式主义样态 [1] 整治措施 - 规定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专项工作文件不超过4000字 [1] - 禁止将开会发文、拍照留痕、学习笔记等作为工作评判标准 [1] - 不得以点赞量、投票数、转发量、学习时长等网络数据为考评依据 [1] 考核机制问题 - 某县对乡镇考核从2011年9大项42子项31小项增至2020年4大项31子项109小项,细项达371个,呈现碎片化扩张 [3] - 上级部门倾向将工作纳入"一票否决"政治任务,导致基层考核项目只增不减 [3] - 考核机制从正向激励转向负向激励,基层官员优先避错而非创新,出错概率因"一票否决"项目增多而大幅提高 [3] 基层行为异化 - 基层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反映"不出错"心态 [4] - 考核导向"唯材料论"和"数据排名",导致精力集中于美化数据和包装材料 [4] - 衍生公文抄袭普遍化及层层加码现象,形成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的消耗战 [4] 改革方向 - 需科学设置考核项目,以看重成效的"综合考核"替代"多头考核" [5] - 用"短文"取代"长文"、"实绩"取代"留痕",释放基层创新活力 [4][5] - 基层是改革创新源头活水,减负措施需接地气以增强改革创造力和生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