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助力陆数海算 上海临港探索算电协同新范式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直供绿电海底数据中心项目 - 上海临港国际数据港部署世界首例"陆数海算+风能融合"项目 将四层海底数据中心置于离岸10公里风场下方[1][6] - 海底数据中心机房配置192个12千瓦机柜 通过海上风电直连供电 采用海水自然冷却技术降低能耗[3][6] - 项目总投资16亿元 总规模达24兆瓦 一期示范项目规模2.3兆瓦 绿电供给率超过90%[5] 跨省算力实时转移技术突破 - 中国电信临港算力中心实现全国首例跨省算力转移 在3分钟内将AI计算任务从上海无缝转移至1000多公里外的湖北十堰数据中心[7] - 算力设备单机负荷同步下降75% 验证无感实时"东数西算"可行性 通过将算力切换至低电价地区实现差价盈利[7][9] - 针对非实时性算力需求可大规模转移至中西部 完成计算后离线回传东部 实现效率资源最大化[9] 算力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与扩展规划 - 海底数据中心设计可抵御百年一遇海风海啸及千年一遇地震 下一步计划跟随海上风电向30公里外海扩展[8] - 当前海上风电发电成本已降至每度0.3元以下 为深远海部署提供经济可行性[8] - 建设"万卡液冷智算池"为大规模智算集群降温 未来将打通算力电力数据实现常态化算电协同[9] 算力电力协同发展机制建设 - 需完善顶层设计并出台技术标准 推动商业模式落地 催生国家级"算力交易所"[11] - 国家电网可实时捕捉数据中心负载变化 通过数据共享支撑园区削峰填谷指令下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