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及量子精密测量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其中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3.92%,量子通信业务增长28.10%,量子精密测量业务增长13.75% [3][10] - 公司正式成为国资央企控股企业,与中电信量子集团协同推进量子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深化"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强化在量子信息领域的产业化领先地位 [9][16] -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5.46%,重点突破量子计算整机、核心组件国产化及量子通信网络应用融合,支撑多项世界级科研成果和商业化落地 [3][10][2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21,370,646.67元,同比增长74.54%,主要因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及量子精密测量业务收入增长 [3][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90,033.45元,同比减亏,主要因收入增长及政府补助增加 [3] - 研发投入总额55,170,779.42元,同比增长33.77%,资本化比重8.23% [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6,726,448.35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3][32] 业务进展 量子计算 - 量子计算业务收入5,596.05万元,同比增长283.92%,交付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及稀释制冷机,打破国产化瓶颈 [10][11][24] - 参与合肥超量融合计算中心项目,为中电信量子集团"天衍"平台提供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并实现海外25比特整机交付 [11] - 助力"祖冲之三号"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推进气象、金融等领域算法探索 [10][11][24] 量子通信 - 量子通信业务收入5,173.77万元,同比增长28.10%,QKD核心产品性能国际领先,实用工作距离超200公里 [10][12] - 参与12000km星地量子通信试验(北京-南非),支持"天地一体"网络建设,成果发表于《Nature》 [12][22] - 量子密话用户超500万,新一代安全应用产品(如密语耳机、安全U盘)完成研发并逐步推向市场 [13][23] 量子精密测量 - 量子精密测量业务收入856.51万元,同比增长13.75%,交付2台冷原子重力仪,手持未执行订单3台 [10][14] - 单光子成像雷达完成样机交付,超远距探测系统进入产品定型阶段 [14][25] - 单光子探测器组件服务科研及工业领域,承接精密测量项目验证场景能力 [14] 技术与研发 - 新增授权专利54项(含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2项,知识产权总量达1,044项 [15][26] -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通用要求》,新牵头立项量子密钥分发安全评估标准 [15][26] - 核心组件国产化进展显著,QKD设备完成全元器件国产化验证,量子计算稀释制冷机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7][24]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全球29个国家/地区推出量子信息战略,欧盟启动《量子欧洲战略》,中国"十四五"规划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化量子科技支持 [5][8] - 量子通信率先产业化,与ICT行业深度融合;量子计算处于NISQ阶段应用探索期;量子精密测量应用场景多元化但成熟度差异大 [6][7][8] - 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未来产业领军企业,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支撑项目入选安徽省十大标杆示范场景 [15][21] 资产与运营 - 应收账款185,541,930.08元,同比增长43.42%,主要因销售收入增加 [32] - 合同负债69,395,771.17元,同比增长71.24%,反映预收货款增长 [32] - 存货规模较大,周转率较低,需关注库存管理和减值风险 [31]
国盾量子: 2025年半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