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102.88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金额历史新高,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2] - 在145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净流入交易日占比超八成(123个) [1][2] - 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6亿港元创单日纪录 [2] - 1月、2月、3月、4月、7月净流入金额均超1200亿港元 [2] - 南向资金持仓市值达5.67万亿港元,较2025年初增加2.09万亿港元,浮盈1.19万亿港元 [2] 南向资金持仓结构 - 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持仓市值居前,分别为14320.41亿港元、11167.63亿港元、7362.45亿港元 [2] - 医疗保健、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均超5100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持仓超5600亿港元,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小米集团-W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W、中国海洋石油、汇丰控股、中芯国际、美团-W、中国银行持仓均超1100亿港元 [3] 南向资金增持情况 -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昊天国际建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增持数量居前,分别达70.97亿股、48.90亿股、45.38亿股、35.30亿股、21.17亿股 [3] - 阿里巴巴-W、美团-W、中芯国际、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中国神华获南向资金加仓,增持股数分别为6.43亿股、3.63亿股、6.69亿股、0.59亿股、5.93亿股、6.34亿股 [3] - 近一个月金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行业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达489.61亿港元、270.34亿港元、228.36亿港元 [4] - 近一个月阿里巴巴-W、美团-W、小米集团-W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达69.89亿港元、41.94亿港元、41.21亿港元 [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4.48%、22.32%、21.73% [5][6] - 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领涨,分别累计上涨75.96%、67.53%、36.27% [6] - 金融业累计上涨30.68%,工业、地产建筑业、综合企业行业均累计涨逾20% [6]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超八成上涨,中国生物制药累计涨逾130%,石药集团累计涨逾110% [6] - 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股票全线上涨,平均涨幅达33.39%,腾讯控股、工商银行、阿里巴巴-W、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分别累计上涨35.34%、24.20%、43.88%、31.14%、18.58% [7] 行业配置建议 - 创新药、科技、新消费、大金融板块表现亮眼 [7] - 建议关注高股息标的、政策利好板块(创新药、AI产业链、"反内卷"行业)、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 [9] - 战略上建议配置科技板块,战术上建议增配游戏和互联网电商龙头,关注港股创新药及非银金融板块 [9]
超八成交易日出现净流入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9100亿港元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