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与结构 - 全国共有仲裁机构285家 仲裁员超过6万名 其中境外仲裁员3400多名[1] - 2024年办理涉外仲裁案件4373件 涉外标的额达1978亿元[1] - 北京仲裁委员会近5年受理案件量超5万件 涉案标的额累计5200多亿元 案件当事人涉及72个国家和地区[1] 区域发展成效 - 北京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第四位 实现历史性突破[1] - 北京仲裁委员会现任仲裁员1179人 港澳台及外籍仲裁员占比约30%[1] - 上海发布临时仲裁指引 为国内外商事主体提供高效率纠纷解决方案[3] - 深圳国际仲裁院2024年实现100%线上立案 电子送达超16万次同比增长63.46% 线上开庭4709宗同比增长41.03%[3] 案件特征与需求驱动 - 2024年北京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数量达14060件[2] - 亚太地区占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三名中的三席 反映地区经济体量发展带动仲裁服务需求增长[2] - 中国企业在国际仲裁案件中占据较大比例 境外案件需求推动国内仲裁服务发展[2] 国际规则参与 - 中国深度参与数字经济领域国际仲裁规则制定 北京仲裁委员会作为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参与规则制定工作[4] - 中国在大宗货物电子仓单等领域拥有充足样本 为全球仲裁规则制定提供鲜活素材[4] - 制定的仲裁规则将在全球应用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4] 人才队伍建设 - 上海仲裁机构名册中包含898名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仲裁员 46%仲裁秘书具有境外经历[5] - 海南国际仲裁院聘任1357名仲裁员 境外仲裁员占比近三分之一 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5] - 广州仲裁委在册仲裁员2152人 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 境外仲裁员占比11.52%[5] - 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册仲裁员2078名 覆盖129个国家和地区 境外仲裁员占比35.12%[5] - 2024年广深两家仲裁机构参与审案的境外仲裁员超700人次[5] 国家战略支持 - 司法部将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战略[5] - 持续完善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制度规则[5]
我国涉外仲裁服务提速增效
经济日报·2025-08-13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