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买得实惠也要吃得放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13 06:29
商业模式 - 经营者采用盲盒销售形式,将临近过期或当天未售出的食品包装后打折出售,涵盖烘焙、快餐、轻食等多种品类[1] - 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例如一份寿司盲盒价格仅为平常一半,一杯原价18元的饮品在盲盒中售价为7.9元[1] - 目前市面上活跃着多家经营平台,如惜食魔法袋专注烘焙类盲盒,米粒盲盒覆盖餐饮全品类,趣小袋则推出写字楼午餐场景[1] 商家动机与策略 - 商家推出此类商品旨在处理消费者取消订单后已制作的饮品或未售出的食品,以减少浪费并以较低价格尽快销售[3] - 部分商家会每天主动制作一些盲盒类商品,以达到品牌触达更多消费者和引流的目的[3] - 商家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例如北京大力喜寿司店明确盲盒内为当天制作的食物,并提醒消费者在6小时内食用[3] 消费者反馈与选择 - 消费者首次体验后复购率高,认为产品新鲜度和味道良好,价格比到店单买便宜近一半[1] - 年轻消费者对生冷熟食类盲盒持谨慎态度,更倾向于选择评分高的商家和面包烘焙类等新鲜度相对稳定的品类[3] - 消费者认可盲盒的随机性,认为即使未能买到最喜欢的种类,但以半价获得商品仍感到满意[1]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从食品产业链角度,这种探索为解决食物浪费提供了新思路,并满足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需求[4] - 食品安全被视为行业生命线,绝不能因打折或盲盒形式而放松质量把控,平台与商家需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4] - 行业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依赖低价吸引,核心在于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从而实现环保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