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幼有所育”到“免费教育”的时代跨越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3 06:35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配套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将大班免保教费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1] - 政策以精准减负、渐进扩面、多元共担为核心思路,聚焦免除保教费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分阶段实施防范财政风险,创新民办园补助机制扩大普惠覆盖[1] 财政可持续机制 - 仅免除保育教育费保留伙食费等弹性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向普惠性教育服务核心成本[2] - 建立中央转移支付支持薄弱地区、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三级责任共担体系,对民办园实施"差额补助"按公办标准补足收入缺口[2] - 采取"学前一年免费先行、逐步拓展年限"渐进策略,2025年实现全国学前一年免费,为经济发达地区后续试点预留空间[2] 普惠性实施路径 - 中央财政通过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重点倾斜欠发达地区,西部省份可获得更高比例补贴[3] - 建立特殊群体兜底机制,地方政府可探索困境儿童"保教费、伙食费"全免政策,中央财政按资助效果奖补[3] - 政府通过补差价和限价提质将占总量53.48%的民办园转化为普惠资源,形成"基础政府保底、特色市场补充"供给范式[3] 质量保障体系 - 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以稳定师资[4] - 强化省级统筹和地方主责监管体系,建立普惠性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并压实市县监管责任[4] - 构建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钱随人走"精准拨款,动态监测资源缺口优化配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