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伟:因时顺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日报·2025-08-13 08:20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 - 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基本盘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1] - 转型升级定义为通过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 实现产业结构、组织和技术体系迭代升级 最终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低碳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系统性变革[1] - 产业升级方向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这是新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明确方向[1] 产业升级模式转变 - 从追赶型升级转向引领型升级 传统产业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追赶的发展历程[2] - 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半数以上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钢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的60%以上[2] - 升级重点转向形成更多引领全球发展的原创技术、标准体系与产品 推动整体技术水平跨越和尖端技术突破[2] 技术改造路径演进 - 从局部性优化转向系统性重构 过去多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进行单点环节改造[3] - 当前依托5G、人工智能等集群式技术突破 进入全链条系统化重构新阶段[3] - 纺织产业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从需求感知、产品设计到智能制造、市场反馈的全流程数字化重构[3] 创新投入现状与挑战 - 医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在2%以上[4] - 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多在1%左右[4] - 存在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基础研究能力不强、源头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部分领域依然存在[4] 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4] - 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政补贴、成果转化奖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4] - 优化研发投入结构 引导更多创新资源投向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等源头领域[4] 融合创新面临的障碍 - 传统产业企业与新兴技术提供商之间存在沟通不畅与协同困难问题[5] - 部分传统产业企业缺乏对新技术的认知和吸纳能力 缺乏转型意愿和动力[5] - 新兴技术提供商对传统产业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不足 难以形成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5] 融合创新发展措施 - 培育专业化、平台化、轻量化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商[6] - 推广低代码、模块化等适配性强的技术解决方案[6] - 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智能制造+、数字化+等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既懂行业工艺又精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