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案发布,券商怎样看待其信号意义?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央行等多部委于8月12日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3] - 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3]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3]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3]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以扩大政策覆盖面[3] 政策背景与定位 - 两个文件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及7月31日国常会精神的落实[4] - 消费领域仍存在政策空间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服务消费统计监测、扩大消费基础设施投资等[4] - 政策分别从需求端(个人贷款贴息)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作用于消费 有助于稳定和扩大消费弹性[5] - 政策有助于拓宽支持实体经济的边界与空间 可在不降低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情况下定向支持特定领域[5] 市场影响分析 -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存在较多限制条件 难以准确估算受益消费贷款规模[4] - 2025年3月末多家银行已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 贴息后利率可能降至2%左右[4] - 截至2025年6月末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1万亿元[4]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消费贷款增加1.2万亿元 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3万亿元[4] - 新增消费贷款占社零比例为2.9% 消费贷短期对消费总量影响有限但信号意义明显[4][5] - 贴息领域均为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的领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