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守护南侨机工的记忆丰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13 09:24

纪念馆概况 -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 紧邻中国与缅甸边境线 依山而建 呈V字形结构[2] - 纪念馆与纪念碑 纪念公园共同组成纪念建筑群 守护南侨机工的历史记忆[2] - 2017年7月7日开馆并免费开放 是中国首个以南侨机工回国抗日为主题的纪念馆[11] 历史背景 -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滇缅公路成为重要国际运输通道 全长1146公里 从中国云南昆明经畹町通往缅甸 1938年8月通车 被称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9] - 1939年2月7日 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发布《第六号通告》征募熟悉汽车驾驶与维修的华侨青年回国支援滇缅公路运输工作[9] - 1939年2月18日第一批南侨机工(八十先锋队)从新加坡码头回国 总计3200余名机工分批回国支援 来自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等国 包括至少5名女性[10] 馆藏特色 - 收藏1200余张历史照片 2000余件实物及5处情景再现[11] - 展出陈昭藻的英文护照(1939年3月10日签发) 是目前全球已发现的唯一地址在南侨总会总部所在地的机工护照[9] - 收藏林熙庚的英文驾照 邝振声的全套机修工具 谢川周的日记本 黄迎风的钢笔和铁皮箱等生活用品[10] - 获得南侨机工后人持续捐赠 包括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捐赠数百件历史实物[12] 历史贡献 - 1939年至1942年3年间 3200多名南侨机工通过滇缅公路共抢运50多万吨军需物资[13] - 平均每日军需物资输入量保持在300吨以上[13] - 期间共有1000余名南侨机工牺牲在滇缅公路上[13] 社会影响 - 2019年成为复旦大学教学基地 在校内举办图片实物展 原定3天展览延至7天[13] - 与傣族剪纸融合创作的《南侨机工赤子功勋》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13] - 未来两个月将与德宏州侨联 云南省档案局合作推出主题展览[13] - 通过馆校合作 文创开发 虚拟现实 裸眼3D等技术推动展品传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