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技术发展现状 - 理想i8成为首款搭载VLA司机大模型的车型,主打"像家人一样懂你"的辅助驾驶体验 [2] - 博世认为VLA短期难以落地,坚持投入一段式端到端技术,因多模态对齐和数据训练困难 [2] - 行业对VLA落地时间存在分歧,乐观预测2025年为元年,保守估计需3-5年技术成熟 [2][12][13] 技术路线对比 - 模块化端到端保留部分人工设计接口,存在感知与决策衔接难题 [2] - 一段式端到端采用全局优化模型,特斯拉FSD V12代码量从30万行缩减至2000行 [4] - VLA通过思维链实现可解释性决策,在潮汐车道等复杂场景表现优于传统端到端 [4][5] - VLA单日可完成30万公里仿真测试,显著降低实车数据依赖 [5] 技术演进路径 - 行业主流从端到端+VLM双系统转向VLA原生融合架构 [6] - 端到端+VLM需同步处理TB级视频流与百亿参数模型,车载算力紧张 [6] - VLA通过对比学习实现多模态特征对齐,仿真复现率达99.9% [7] - 理想汽车通过端到端+VLM升级至VLA架构,实现空间理解等四大能力 [5] 算力与芯片挑战 - 当前智驾芯片算力不足,英伟达Orin(254TOPS)不支持语言模型直接运行 [9] - 英伟达Thor芯片实际算力缩水,基础版仅300TOPS [9] - VLA低速自动驾驶需10赫兹运行频率,高速需20赫兹 [9] - 车企加速自研芯片:理想马赫100计划2026量产,特斯拉AI 5算力或达2500TOPS [11] 落地时间表 - 短期(2025-2026):特定场景如高速路/封闭园区应用 [14] - 中期(2027-2029):算力达2000TOPS时覆盖城市全场景,接管率或低于0.01次/公里 [14] - 长期(2030年后):光计算架构+脑机接口实现类人直觉决策 [14] - 需突破多模态对齐、训练效率、芯片能效比等关键技术 [14]
VLA:何时大规模落地
中国汽车报网·2025-08-13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