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新规影响 - 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明确平台服务及增信服务费用标准,并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成本区间 [1] - 新规实质上将助贷服务年化利率上限锁定在24%,传统"双融担"模式将退出市场 [2] - 部分机构已转向"24%+权益"或"24%+公证"模式,但仍有机构如信用飞维持36%年化利率上限 [3] 信用飞利率与费用结构 - 信用飞APP显示年化利率区间为6.5%-36%,但实际测试中综合资金成本达35.99%,其中贷款年利率仅占5.5% [5][8] - 剩余30.49%成本主要来自隐性担保费,用户投诉显示担保费占比极高(例如借款11500元支付担保费1596.12元) [14][15] - 担保合同为空白通用协议,未明确担保公司及收费标准,且担保费与利息合并展示导致用户知情权缺失 [15][17] 信息披露问题 - 信用飞未在显著位置展示年化利率,仅以小字标注,违反央行2021年关于利率透明化的要求 [11][12] - 借款协议中资金方名称均以"贷款人"替代,用户无法获知具体合作金融机构 [18] - 个人信息共享清单显示合作机构包括国民信托、渤海信托等10家银行及小贷公司,但部分已停止合作 [19] 会员服务争议 - 会员服务强制绑定自动续费条款,用户开通即默认同意续费,投诉显示存在未经确认扣费案例(如自动扣费1281元) [21][25][26] - 加入79元月卡会员后,1000元贷款综合借贷成本飙升至179%,远超司法保护上限24% [27] - 会员权益如"专属提额"实际效果不明确,条款注明需根据资质评估最终审批结果 [26] 监管合规风险 - 信用飞控股两家担保公司(天津信飞、海南信飞),实控人与平台一致,存在关联交易嫌疑 [18] - 公司已进入梅州客商银行和宁银消费金融合作名单,但当前业务模式与助贷新规要求存在明显冲突 [28][30] - 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注册用户8000万、信贷规模超1000亿元,但高利率和隐性收费问题持续引发投诉 [31][32]
实测助贷巨头信用飞:36%高利率,买会员强制捆绑续费,贷款担保合同是空白协议
搜狐财经·2025-08-1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