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声!个人消费贷贴息细节来了→
搜狐财经·2025-08-13 13:30

政策核心与目标 - 政策旨在通过降低信贷成本直接惠及消费者个人和消费服务供给方,以提升消费领域服务水平并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3] - 两项政策分别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3][7]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政策期限为1年,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并研究是否延长期限、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经办范围[7]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贴息范围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7][8]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在同一家贷款机构多笔叠加后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4][10]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4][10]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7][10] - 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贷款必须用于真实消费行为,用于非消费领域将无法取得贴息[6][10]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贴息对象为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八类主要消费服务业领域[7] - 贴息比例同样为1个百分点,期限为1年,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为1万元[7] 政策实施原则与特点 - 政策坚持服务消费群体和经营者、简单易行、贴近生活、市场化法治化运作、部门协作五大原则[3] - 政策不设繁琐门槛,贴息测算和申请等工作主要由贷款经办机构完成,以最大程度便利借款人[2][3] - 政策支持范围广泛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主要消费场景和消费品类,贴息额度综合考虑了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状况[3] 贷款经办机构范围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1] - 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12] - 包括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