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猪产业“反内卷”政策全面落地 短期有助于改善供需关系、长期有望推动行业盈利水平改善

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产能、降成本、强科技"战略导向 并将环保指标纳入养殖准入门槛 [1] - 农业农村部明确"降体重、稳产能、限二育"调控方向 标志着生猪行业反内卷政策全面落地 [1] - 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新规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 统一规模标准要求 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并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1] 产能现状与结构性矛盾 - 截至2025年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 环比增长0.1% 较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出3.7% [2] - 行业平均PSY从24头提升至26头 龙头企业达32头 生产效率提升抵消数量调控效果 [2] - 牧原股份1-7月累计销售仔猪939.7万头 同比增长161.97% 反映上游产能充沛 [2] 政策实施效果与挑战 - 8月生猪交易均重124.04公斤 较6月初下降1.55% 二次育肥交易占比降至8.86% 较政策前下降6.60个百分点 [4] - 牧原股份7月肥猪出栏均重125.28公斤 较6月下降2.55公斤 较5月下降4.75公斤 计划降至120公斤以下 [4] - 中小散户监管约束较弱 部分养殖户延迟出栏 集中降重导致短期出栏量增加加剧供应压力 [4] 龙头企业行动与行业集中度 - 国家要求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 优化供给结构并减少低效产能 [6] - 牧原股份7月淘汰母猪35万头 较前半年月均25万头显著增加 计划年底能将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0万头 [7] - 大型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全国33.90% 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其市场主导地位 [7] 长期发展趋势 - 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方向发展 种养结合与智能化升级成为竞争关键 [8] - 限制二次育肥可避免人为延长养殖周期 控制出栏体重有助于稳定猪价和提高盈利水平 [8] - 行业从拼规模粗放竞争转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