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营:中国车企海外市场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汽车报网·2025-08-13 16:30
于德营:短期来看,这种方式激活了贸易活力,汽车企业销量增长,消费者得以以较低价格购买汽车, 但长期来看存在诸多隐患。如,保修期通常从初次登记之日起计算,因此可能没有实际覆盖。此外,一些汽 车仍然有未偿还的贷款义务或不明显的所有权历史,这可能会给新车主带来潜在的法律和财务问题。通过非 官方渠道销售的车辆,还可能对车辆注册和保险造成困难。 《中国汽车报》:今年以来,中国汽车产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海外价格战引起相关市场关注的事件持 续发酵。证券调研机构 BIMB Securities Research 的调研报告称,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正围绕价格进行 " 内卷 式 " 竞争。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为何会吹至海外? 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降价行为,本质上是政策红利、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从国内外对比看,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市场缓慢增长阶段,且众多汽车品牌竞争激烈,政府"反内卷"政策 旨在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差异化方向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导致全行业受损。而海外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 相对较低,中国品牌处于培育海外市场和抢占份额的关键初期,需要快速建立知名度、吸引早期用户、扩大 销量基数。 从政策层面看,海外一些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