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但你追求的豪华能阻挡多少撞击
36氪·2025-08-13 17:21

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现状 - 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但安全问题频发 2025年上半年累计零售546.8万辆[3] 但转向系统故障、断轴、自燃等质量安全问题持续引发舆情[1][4][8][10] - 典型安全问题包括高速行驶中方向盘锁死[4]、城市道路行驶中断轴[8]、静止状态下自燃[10] 以及续航虚标问题(车质网显示2025年相关投诉达948起)[10] - 智能驾驶系统存在误判风险 包括自动并线时误判前车导致碰撞、未识别护栏加速超车等案例[12] 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市场数据 - 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0万辆 其中纯电(BEV)74.7万辆 插电混动(PHEV)32.7万辆 增程式(EREV)12.6万辆[4] - 上半年累计产量645.7万辆 同比增长38.7% 零售端累计546.8万辆 同比增长33.3%[4] - 纯电车型占比最高 6月零售66.1万辆 插电混动33.4万辆 增程式11.6万辆[4] 车辆安全技术缺陷成因 - 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采用廉价材料 如关键部位钢材强度降低、防撞梁改用铝合金、缩短前悬压缩吸能空间[13][14][16] - 悬架系统存在减配现象 原本应采用锻造铝合金或高强度钢的部件被替换为铸铁件或小厂劣质控制臂[18] - 电池安全存在隐患 中低配车型采用二三线供应商电池 其安全管理技术与头部厂商存在差距[18] - 智能驾驶宣传存在过度承诺 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导致用户过度依赖[18] 消费者购车行为分析 - 消费者购车时更关注显性参数如续航里程(700公里)、加速性能(零百加速4秒)、大屏配置等[20][22][23] - 对车身结构强度、电池防护、制动距离等安全指标认知不足 部分消费者认为"新出的高科技车肯定更安全"[23][25] - 销售话术侧重智能功能宣传 消费者缺乏专业渠道了解白车身钢材强度(如高强度钢占比60%以上为佳)、安全气囊布局等核心安全指标[25] 行业安全改进方向 - 专业评测机构开展多维安全评级 涵盖智能行车、智能安全、智能泊车等维度(例如智己LS7在智能安全项获满分10分)[26] - 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装车量大但事故率低的电池品牌 并查阅第三方安全评级报告及真实车主反馈[25][26] - 车企需加强车身骨架、电池包等核心部件质量投入 而非仅聚焦可见配置的升级[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