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迎来关键转折,空间智能爆发临界点已至?
36氪·2025-08-13 18:39

空间智能的定义与重要性 - 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理解、生成、推理并与三维世界交互的能力,是人类和动物智能的核心,历经5.4亿年进化完善,而语言进化仅用不到百万年[1] - 空间智能是感知世界和与物理环境互动的基础,对机器人、智能辅助驾驶、虚拟现实和内容创作等领域不可或缺[1]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AI与空间智能融合是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技术,正在重构三维物理世界并拓展大模型通向物理世界的桥梁[3] 空间智能的技术挑战 - 空间智能开发比语言处理复杂,语言是线性一维的,而三维世界充满动态性和物理规律,从2D图像重建3D结构是数学上的"病态"问题,存在多种解法[6] - 语言数据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但空间数据大多存在于感知中难以直接获取,数据稀缺性带来巨大挑战[6][7] - 维度复杂性挑战:语言是一维序列,现实世界是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结合,组合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计算需求远超语言模型[6] - 信息获取非适定性挑战:从2D图像重建3D信息需要模拟人类的多模态感知能力[6] - 生成与重建二元性挑战:空间智能系统必须同时具备生成虚拟世界和重建真实物理世界的能力,要求算法遵守物理规律并捕捉细节[6] 空间智能的五层技术框架 - 第一层:底层三维属性重建,包括深度感知、相机定位、点云构建与动态跟踪等基础组件[8] - 第二层:三维场景组成要素重建,包括人物、物体和建筑结构等元素的几何重建,神经辐射场和3D高斯点云等技术实现高度真实感细节还原[9] - 第三层:完整的4D动态场景重建,引入时间维度构建动态表征系统,分为通用场景4D重建和人体运动专项建模[9] - 第四层:场景内部组成部分交互关系重建,建立场景元素间动态交互模型,重点研究人体与物体运动关联[10] - 第五层:引入物理规律和约束条件,整合重力、摩擦等基础物理规律,扩展至物体形变和碰撞检测等复杂物理现象[10][11] 行业应用与案例 - 自动驾驶领域:空间智能帮助辅助驾驶系统预测车辆行人行为并调整行车策略,提高安全性与效率[12] - 日本东京进行3D数字孪生化,绝对位置精度10cm以内,包含LiDAR点云和实时交通数据,预计2030年实现完整数字孪生城市[15] - 中国MogoMind模型整合车辆轨迹和交通流量等数据,具备六大关键能力:实时全局感知、物理认知理解、通行能力推理计算、最优路径规划、数字孪生和风险预警[16] - 医疗领域:空间智能对CT、MRI等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帮助医生更准确诊断疾病并提供手术导航[17] - 数字孪生城市提供实时反馈并随城市动态调整状态,使城市管理更加灵活高效,如新南威尔士州通过该技术实时调整交通减少拥堵[16] 技术演进与未来展望 - 空间智能代表AI领域崭新思维方式,将感知信息转换为外部环境抽象模型,使智能体能够预测和理解世界动态变化[12] - 空间智能是AI从"自发感知"走向"自主认知"的迈进,突破信息空间局限向真实三维世界扩展[12] - 英伟达科学家Jim Fan表示未来城市管理将依赖实时图形引擎中的模拟和集群系统,使机器人能快速适应复杂环境[16] - 通过高精度模拟环境训练,机器人能获得丰富训练数据并在复杂场景中快速学习,推动从虚拟到现实世界的顺利迁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