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暑运“大考”中的“空姐”大“变身”:十八年如一日,云端写责任
中国民航网·2025-08-13 20:43

暑运期间民航业运营特点 - 暑运期间航班密度显著增加,乘务组需应对高强度工作节奏,最早出港航班需提前1小时45分钟报到准备[2] - 行业面临客流高峰、天气多变等挑战,乘务员角色扩展至安全守护者、急救员、情绪疏导者等多重职能[1][6][7] - 太原机场新增"宠物进客舱"服务,反映民航服务业态持续创新以满足多样化需求[9] 乘务员职业特性与专业能力 - 东航山西分公司乘务长何田18年累计服务近15000小时,公司每年组织复训覆盖急救技能等专业实操[8][12] - 乘务员需在情绪管理、服务细节(如生日祝福、转机协助)等方面展现高度专业性[6][10] - 行业对乘务员提出"情绪不属于自己"的高要求,需在家庭突发情况下仍保持微笑服务标准[3][12] 民航服务创新与特殊场景应对 - 针对无人陪伴儿童,乘务员提供全程"临时家长"服务,包括登机引导、安全交接等标准化流程[10] - 航班延误时,乘务员通过实时陪伴与情绪疏导提升旅客满意度,信息技术辅助信息传递效率提升[6] - 昆明航线频遇强气流,乘务组需熟练掌握换气过度等突发医疗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8] 行业人才培养与价值观传递 - 东航内部建立教员体系,何田已培养十余名乘务员,强调"真诚服务"为核心职业准则[12] - 公司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与技能提升活动,确保服务专业性与《中国机长》所述安全理念一致[8] - 乘务员职业印记(如静脉曲张、颈椎问题)被视作专业精神的体现,形成行业特有文化符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