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总量指标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 较上月高0.1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2] - 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1][2]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 同比增长6.9% [1][4]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 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1][3] 货币结构变化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2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2] - M2与M1增速剪刀差为3.2个百分点 较去年9月高点收窄11个百分点 显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2] - M1增速受大企业拖欠账款转理财等行为影响 中小企业为降成本压降活期存款 [2] 政策协同效应 - 上半年政府债券累计发行13.3万亿元 其中国债发行7.89万亿元 同比增长36% [2] - 2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地方专项债已发行约1.8万亿元 [2] - 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带动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速 [2][3] 贷款结构特征 - 7月贷款增长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制造业建筑业PMI通常较6月低1.2和1.1个百分点 [4] -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 中小银行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 还原后实际贷款增速更高 [5]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6] 融资成本与效率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5和30个基点 [7] - 金融机构从"比规模"转向"比服务" 挤出虚增空转贷款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6] - 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债券融资替代部分贷款需求 直接融资发展对贷款增速形成分流 [3][5]
7月金融数据出炉:资金活化程度提升,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3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