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贴息”政策落地!多部门详解申请条件、资金监管等(附时报图说)
搜狐财经·2025-08-13 21:04

政策核心内容 - 两项财政贴息政策于8月12日正式公布,分别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的90%,政策实施期为1年 [1] - 政策旨在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在消费贷款领域实施贴息政策,可视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11][13] - 政策设计注重财政与金融协同,1%的贴息资金有望撬动100倍的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 [1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支持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覆盖日常生活性小额消费、大额商品消费以及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 [5] - 贴息核心条件是真实的消费行为,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违规套利或非消费用途不在支持范围 [1][5]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贴息500元,多笔可叠加: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在同一家机构叠加后最高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叠加小额消费后在同一家机构最高可享3000元贴息 [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大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 [7] - 政策覆盖期为今年3月16日至年底,在此期间签订贷款合同并收到资金的经营主体可享受最长1年贴息,贷款资金须用于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等正常经营活动,不得用于投资理财 [6][7][2] -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核心条件是将贷款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经营活动 [6][7] 政策申请与执行机制 - 申请流程简化,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贷款利息扣减和贴息资金申请均由经办机构负责 [2][9] - 个人借款者只需在签订贷款合同时授权经办机构识别指定账户交易信息,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计算贴息并在收息时直接扣减 [9] - 经营主体同样无需申请贴息,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资金后,对已付利息一次性返还贴息,对未来利息则在收取时直接扣除 [9] 经办机构范围与监管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微众银行、蚂蚁消金等5家其他消费贷款发放机构,选择标准为全国范围经营、客户规模大且信息系统健全的金融机构 [13][14] - 金融监管部门将把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配合财政部门核查贴息资金的申请、拨付和清算,督促银行加强贷款管理和资金用途管控,防范套取挪用风险 [2][16][17] - 政策到期后将进行效果评估,视情况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经办机构范围 [1][15] 政策协同与市场影响 - 贴息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前期设立的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协同,有望产生“1+1>2”的效应,共同激励银行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20] -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达46.1%,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显示服务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11] - 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并进行差异化定价,以支持真实消费需求并确保服务可持续性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