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规划内容 - 广州发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作为新时期保护传承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 [1] - 规划融合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 统筹保护利用与传承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1] - 目标为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乡建设 延续千年城脉和山水景观 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 [1] 价值体系提炼 - 对标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 优化提炼五大历史文化价值:岭南政治军事中心与对外门户、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排头兵 [3] - 系统梳理六大名城特色:山城田海城镇格局、云山珠水营城环境、千年层叠古城格局、成行成市商都风貌、中西相融建筑风格、开放包容吉祥花城 [3] 空间保护结构 - 构筑"一江一河一城九区"总体结构 保护市域整体空间格局 [5] - "一江一河"指珠江文化带和流溪河文化带作为市域保护空间骨架 [5] - "一城九区"包括中心城区及九片魅力景观区:流溪河古驿道、沙湾、莲花山、虎门海防、沙田、增江古圩市、花山、巴江河塱头、从化温泉 [5][7] - 魅力景观区是历史保护与生态保育重点区域 推动文化旅游、绿色消费等特色产业发展 [5] 遗产保护拓展 - 新增农业文化遗产(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工业遗产(广钢、广船旧址)、水务遗产(东濠涌)、历史名园(余荫山房)等特色元素纳入保护名录 [9] - 保护全市9961株古树名木 包括一级古树9株、二级古树156株、三级古树9776株、名木20株及后续资源 [9] - 加强古村、古屋、古庙、古祠堂等历史要素的资源挖掘与活化利用 [9] 历史城区保护 - 历史城区保护范围面积20.39平方千米 明确保护"一环两轴、多脉多点"传统格局 [11][12] - "一环"为城垣遗址保护环 "两轴"为古代与近代传统中轴线 "多脉"包括珠江段及6条历史河涌 "多点"涵盖7处历史地标、8处历史节点、7处景观节点 [12] - 实施分级建筑高度管控:历史文化街区维持现状高度 荔湾湖/流花湖沿湖新建建筑限高18米 其他区域限高30米 [14] - 新增东山环境协调区(面积4.61平方千米)作为整体保护区域 强化与历史城区的空间关联性保护 [16] 区域协同发展 - 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两带一道"历史文化网络体系(珠江文化带、海防文化带、南粤古驿道) [18] - 整合大湾区各市历史文化资源 依托广九铁路、海防遗址、革命遗址等开展主题文化建设 [18] - 推进文化创新转化 通过政策鼓励与资金奖励发展文创产业 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 [18] 实施机制创新 - 探索街区和建筑保护利用 支持市场力量参与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 发展创意新功能 [19] - 谋划制度创新 探索规划-建设-管理保护范式 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构筑全民参与格局 [20]
建体系、强协调,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新规划“新”在哪?
南方都市报·2025-08-13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