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托业半年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4 07:0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53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8%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72% 净利润同比下降2.83% 呈现整体微降特征[1] - 信托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38% 反映传统高收益信托业务持续萎缩 但利润指标降幅小于信托业务收入降幅 显示降本增效成效显著[1] - 行业自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6]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10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超10亿元 其中中信信托29.16亿元位列第一 英大信托19.41亿元第二 华鑫信托16.34亿元第三[2] - 上海信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77%至11.15亿元 华润信托同比增长24.40%至13亿元 英大信托净利润同比增长19.18%至19.41亿元[2] - 3家信托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 中信信托15.67亿元(同比增长13.47%)江苏信托13.98亿元(同比下降10.37%)英大信托13.62亿元(同比增长24.42%)[4] 中腰部机构增长亮点 - 财信信托营业收入6.07亿元 同比增长214.65% 厦门信托 国通信托 国元信托 粤财信托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3] - 昆仑信托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421.10% 陆家嘴信托净利润1.92亿元 同比增长247.79% 渤海信托净利润4.33亿元 同比增长102.10%[4] - 华宸信托营业收入0.48亿元(同比增长187.86%)昆仑信托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98.99%)中海信托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69.92%)[3] 业绩下滑机构情况 - 21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出现下跌或亏损扩大 兴业信托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323.62%)五矿信托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降241.98%)百瑞信托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降117.50%)[5] - 华澳信托亏损扩大至6.23亿元 去年同期为-0.94亿元[5] 盈利下滑驱动因素 - 行业盈利下滑主因包括管理成本大幅攀升 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扩大 资产减值计提增加[6] - 传统高利润通道业务受三分类新规冲击 资管新规下通道业务规模大幅压缩[6] - 成本激增源于估值核算 信息披露 系统运营及信息安全等合规与科技投入增加 叠加操作风险管控和客户投诉处理成本上升[6] 股东背景与资源禀赋 - 营收和净利润排名靠前机构多为金融集团控股或产业央企控股信托[7] - 中信信托属中信集团 建信信托属建设银行 上海信托属浦发银行[7] - 产业央企控股机构包括中国外贸信托(中国中化)英大信托(国家电网持股73.49%)华鑫信托(华电集团)华能信托(华能集团)[7] - 江苏信托依托江苏省国信集团综合能源体系 昆仑信托获中油资本产业金融支持[8] 业务转型与创新方向 - 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重构转折[9] - 不动产信托登记在北京(2024年12月)和上海(2025年5月)启动试点 国投泰康信托和中国外贸信托完成首批登记[10] - 北京于2025年4月启动股权信托登记试点 解决股权信托财产与受托人资产混同问题[11] - 不动产信托与股权信托成为服务民生需求 盘活存量资产 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方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