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这三只名字里都有“人工智能”的ETF,应该怎么选?
搜狐财经·2025-08-14 08:57

人工智能ETF对比分析 核心观点 - 三只人工智能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人工智能AIETF)跟踪不同指数,行业分布和概念暴露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业绩表现分化 [1][4][7] - 2025年前六个月科创人工智能指数领先,6月后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反超,年内涨幅超30%,中证人工智能指数表现居中 [1][4] - 行业轮动是业绩分化的主因:科创板芯片板块强势推动科创人工智能早期领先,算力概念热潮带动创业板人工智能后期崛起 [7] 指数行业分布 - 科创人工智能指数:半导体占比51%(主导),IT服务+软件开发合计约30%,高度暴露于芯片(43.8%权重)、消费电子(44.2%)概念 [4][6]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IT服务+通信设备合计56%(主导),半导体仅占7%,侧重算力(AI算力指数49.5%)、光模块(41.2%)概念 [4][6] - 中证人工智能指数:行业分布均衡,半导体29%,软件开发/计算机设备/IT服务/通信设备占比9%-18%,概念暴露介于前两者之间 [4][6] 成分股特征 - 数量与重叠:创业板人工智能和中证人工智能各50只成分股,科创人工智能30只;中证指数与科创/创业板指数分别有13只和12只重叠股 [6] - 市值分布:中证人工智能无小盘股(100亿以下市值),科创人工智能含7只小盘股,创业板人工智能含9只小盘股 [9] - 权重集中度:科创人工智能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最高(67.4%),创业板人工智能前三大权重股集中度超30% [6][10] 关键权重股 - 科创人工智能:寒武纪-U(10.7%)、金山办公(9.9%)、澜起科技(9.4%) [10] - 创业板人工智能:中际旭创(15.9%)、新易盛(14.9%)、天孚通信(4.8%) [10] - 中证人工智能:中际旭创(9.1%)、新易盛(8.9%)、寒武纪-U(7.0%) [10] 市场表现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年科创人工智能受益于科创板芯片板块强势,6月后创业板人工智能因算力/光模块概念热度提升反超 [7] - 中证人工智能因行业均衡性,表现稳定性高于板块特异性指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