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模种粮主体谁来护航
金融时报·2025-08-14 10:54

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 科洛合作社2024年粮食种植规模扩大至近15万亩,较去年翻一番,承租地延伸至黑河市[1] - 革命合作社农机和农用设备资产价值超过1亿元,培养出一批科技示范户[1] - 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在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为中小规模农业主体提供示范[2] "银期保"模式创新 - 大商所2023年引入银行和收粮企业形成"银期保"模式,保障品种扩展至大豆、玉米[2] - "银期保"通过五方协议实现资金闭环,收粮企业优先偿还贷款,保险赔款作为补充[16][17] - 2024年模式优化:二次点价期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支持分批点价[20][22] 规模化种植经营挑战 - 科洛合作社2024年土地租金加农资支出超1亿元,地租平均每亩提高100元[5][6] - 2020年台风导致科洛合作社3.5万亩玉米受灾,革命合作社也受较大影响[7] - 传统贷款模式下规模化主体增信困难,当地农商行种粮信贷上限300万元[9][17] 金融工具应用成效 - 科洛合作社2020年通过"保险+期货"获2000多万元赔付[13] - 2024年科洛合作社通过"银期保"获260余万元理赔,革命合作社获48万元额外收益[21][22] - 中信银行和工行2024年向科洛合作社提供合计600万元增信贷款[16][17] 产业链协同机制 - 收粮企业通过基差订单锁定粮源,提前预计收购成本[15] - 保险公司提供预保单,银行基于保险金额和订单合同放贷[16] - 大商所2024年调整资金结构,保费补贴比例由70%/50%下调至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