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四维联动”模式 探索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培养路径
经济日报·2025-08-14 11:13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探索出"课赛融合、校地协同、数智赋能、思政铸魂"四位一体的经济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实践能力薄弱、数字素养欠缺等结构性问题 [1][2] - 该模式通过系统性重塑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实践机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济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2] 课赛融合教学改革 - 重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竞赛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参与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并斩获180余项奖项,通过PBL教学法和多元考核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 [3][6] - 采用灵活评价体系降低期末考试权重至50%以下,增加课堂讨论(占比20%)、调研报告(占比15%)等多元考核维度 [3] 校地协同实践体系 - 与2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智库平台,获批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基地,累计获得校外资助500余万元 [4][7] - 定制化培养方案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通过企业项目研发、技术咨询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助力合作企业创收上亿元 [4][7] 数字素养培养举措 - 将数字素养设为通识必修模块,新增"Python经济建模"等6门数字课程,建设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泛能源数据库,外购专业数据库强化数据应用能力 [5] - 专业课增设"人工智能概论""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前沿内容,数字经济相关课程占比提升至专业课程的30% [5] 改革实施成效 - 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0余项,考研率从10%提升至20%,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6] - 建成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培育3个省级青创科技团队,主持10余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形成"专业引导、课程支撑"的学科格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