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自9月起终结,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
国际金融报·2025-08-14 13:40

信托行业监管新规 - 中国信登发布《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 0)》,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要求资产管理信托落实组合投资,禁止单一融资方业务[1][2] - 新规要求信托资金通过SPV间接投资的需完整披露交易链条、底层资产及募资主体信息,非标债权类资产需逐一明确资金用途[2] - 证券投资信托需披露投资方向、策略及风控指标,资产服务信托需明确信托目的,行政管理服务信托不得提供资产管理服务[3] 非标信托业务转型 - 传统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因风险集中、流动性差将被淘汰,行业向分散化、标准化、净值化转型[1][3] - 2023年监管文件已明确资产管理信托需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式开展,2024年新增要求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及市值法估值[5][6] - 转型本质是信托行业从"类信贷中介"转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需提升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及估值能力[3][6] 组合投资模式影响 - 组合投资将降低对单一融资方依赖,分散底层资产类型、期限及交易对手以管控非系统性风险[7] - 推动信托公司业务模式创新,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重构行业生态[6][7] - 投资者受益于组合投资的快速风险处置机制,如债券打折交易可缓解兑付压力[7] 转型实施挑战 - 当前面临资产筛选难度大、业务转型压力、风控及监管标准执行等四大挑战[6] - 服务对象转向投资客户需更复杂产品设计、专业团队及估值模式平衡收益与流动性[6] - 需平衡组合投资收益波动对客户的影响,强化受托管理职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