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与GEP转化 -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植被覆盖率超60%,生态产品总值(GEP)达392.42亿元,为当地GDP的5倍,实现海洋型生态价值转化路径[1] - 山东省"十四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8.5%,优于全国平均7.7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2.9%,2024年新增用电全部由绿电供应[1] 绿色低碳政策与产业协同 - 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计划落地160项任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至53.3%[2] - 设立100亿元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建成800公里黄河生态廊道,盐碱地新增耕地3.16万亩[2] 海洋经济与绿色投资 - 山东省海洋渔业等7个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拥有71处国家级海洋牧场,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成效显著[3] - 每年实施600个省级重大项目、1400个绿色低碳项目,带动汽车更新120.9万辆、家电以旧换新948.9万台,合计销售超2100亿元[3] 产业结构升级 - 严控钢铁等6个"两高"行业产能,沿海粗钢产能占比从25%提升至53%,山钢永锋项目投产实现产值25亿元[4] - 培育180个"十强产业"集群和276家领军企业,4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包含7个国家级集群[4][5] 碳中和技术创新 - 山东省入选国家8个碳排放双控试点,青岛等3市列入碳达峰试点,创新推出4类绿电消纳模式,17家虚拟电厂投入运营[5] -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2%,小麦机收损失率0.81%优于国家1%标准,国有粮库储粮损耗率降至0.42%[6] 生态价值机制 - 烟台市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级年安排1150万元支持GEP核算,实现县际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7]
山东: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中国发展网·2025-08-14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