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融资历史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创始团队包括前阿里巴巴高管,定位为低线市场母婴产品交易服务平台[5] - 2015年至2020年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1.7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投资2693万美元持股16.43%)、复星国际、九州通等知名机构[6][7] - D轮融资于2019年11月启动,融资额达1.1749亿美元,为主要资金支持轮次[8]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和10.32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3.3%[12] - 2023年亏损5654万元,2024年亏损7882万元,两年累计亏损1.35亿元,累计亏损达18.54亿元[12] - GMV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149亿元、2023年120亿元(同比下降19.5%)、2024年110亿元(同比下降8.3%)[13] - 核心买家数量从2022年10.35万家降至2024年9.38万家,减少近1万家[13] - 毛利率从2022年43.9%降至2024年32.5%,三年缩水11.4个百分点[25] 债务与对赌压力 - 负债净额持续攀升:2022年17.326亿元、2023年19.173亿元、2024年20.012亿元[14] - 因未达成对赌协议,2024年支付1100万美元赎回优先股,并签发1.58亿美元年利率12%承兑票据[11] - 2025年5月再支付2400万美元回购优先股,约定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向D轮股东发行新票据[12] 业务模式与运营问题 - 平台注册门店数达29万家,但存在资质审核漏洞,部分用户通过P图伪造资质入驻[19][20] - 自有品牌业务收入从2023年3.24亿元降至2024年2.22亿元,同比下降31.5%[25] - 数字平台业务毛利率约90%,但自营业务毛利率仅15%,拖累整体盈利水平[25] 市场声誉与合规风险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97条投诉,涉及假奶粉、商品异物、售后拒绝处理等问题[16] - 曾被品牌方Comotomo声明未授权销售,涉嫌侵权[18] - 被行业称为"窜货平台",同类产品价格较线下低20%以上(线下300元/罐 vs 平台240元/罐)[21] 上市进展与估值 - 当前投后估值6.8亿美元,但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24] - 连续两年亏损不符合港交所盈利测试要求(最近一年≥3500万港元,前两年≥4500万港元)[23] - 需满足市值≥40亿港元且年收入≥5亿港元,或市值≥20亿港元且三年现金流≥1亿港元的替代标准[23]
雷军追投了5次的“县城母婴之王”,被迫“带病上市”
搜狐财经·2025-08-14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