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海外市场销量增长迅猛 成为整体销量增长主要动力 出口贡献增量超60% 全年出口目标有望超预期 [1][2][4] - 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注重品牌建设而非短期销量 通过技术和服务重塑中国品牌海外形象 [6][10][14] - 亚太市场表现突出 多个国家实现三位数增长 但不同市场面临差异化挑战 公司采取本土化策略应对 [4][19][26] - 与全球龙头丰田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公司以学习为主 推进生产本土化和产品定制化 但体系完善仍需时间 [32][34][35] - 中国品牌出海需共同消除偏见 公司通过绿色技术赢得尊重 视新能源出海为伟大事业 [42][43][44] 销量表现 - 1-7月乘用车总销量245.43万辆 同比增长25.99% 海外销量55.03万辆 同比增长超130% [1] - 7月海外销量8.02万辆 占比达23.51% 出口贡献整体增量超60% [1] - 全年出口目标80万辆有望提前实现 预计冲击95万辆 2025年底可能成为自主出口冠军 [2] - 28个国家累计销量13.81万辆 印尼销量1.98万辆同比增1142% 土耳其/英国等8国增幅超100% [3][4] 市场策略 - 海外业务分欧美、亚太和中东非三大板块 由三位高管负责 亚太总经理刘学亮主导多国布局 [5][7] - 坚持"走进去+以稳为快"策略 通过电动大巴积累信任 乘用车业务水到渠成 [6][8][21] - 不追求短期销量 注重可持续发展 重新树立中国品牌形象 目标三五年后平稳期增长 [10][11][14] - 针对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 泰国两年交付9万辆 新加坡单车售价达100万元 [20][21][41] 亚太市场详情 - 泰国销量最大达2.17万辆 印尼增长最快达1.98万辆 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稳定增长 [3][9] - 日韩市场保守但意义重大 日本电动大巴市占率70% 乘用车上半年交付5500辆 [26][27] - 东南亚存在巨大成长空间 越南菲律宾等从两轮车升级 澳新市场通过技术优势突破 [19][22][23] - 南亚市场尼泊尔表现突出 印度通过合作伙伴推进 巴基斯坦采取共建模式 [25][36] 挑战与差距 - 服务能力需提升 不能只关注卖货 要全方位服务消费者 合作伙伴存在信任过程 [29][30] - 与丰田有65年差距 在品牌讲述、生产布局、体系完善方面存在不足 [32][34][35] - 海外运营复杂度高 110多个国家认证准入难度大 相当于国内800万销量难度 [34] - 需消除中国品牌廉价偏见 部分市场担忧品牌存续时间 负面评价会影响整体口碑 [16][42] 产品与技术 - 推进本土化产品定制 日本版降低天线高度 增加儿童滞留警报功能 [37][38] - 保留中国特色功能 澳洲市场保留座椅通风 不因竞品减配 [39] - 计划推进海外研发中心 10月将推出亚太专属里程碑车型 [40] - 通过V2L等技术创新赢得认可 灾害中体现产品实用价值 [24] 品牌使命 - 定位国际化公司 以技术创新服务全球 履行社会责任 [13][44] - 电动大巴业务将品牌形象从负提升至零 获得多国政府高规格接待 [17][44] - 培养海外"超级迪粉" 多国富裕阶层率先认可 需共同消除剩余偏见 [41][42] - 视新能源出海为绿色产业链 带动国家发展 实现多方共赢 [44]
比亚迪有一块被忽视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