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香港快运2025年上半年亏损5.24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亏损4.00亿港元 [7][8] - 2023年盈利4.33亿港元,但2022年及之前连续多年亏损(2022年亏损13.69亿港元,2021年19.78亿港元,2020年17.23亿港元)[8] - 2025年上半年客运收益30.04亿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乘客收益率下跌22% [9] 亏损原因 - 日本地震谣言导致5-6月赴日旅游需求大幅下降,7月后逐步恢复但未完全正常化 [9][11] - 新增12个航点初期投入成本高,收益尚未成熟(如贵阳航线需培育客源)[14][15][16] - 过度依赖日韩航线(占基本盘),小众目的地如仙台、石垣在单一市场波动中缺乏缓冲 [9][13] 战略调整 - 航线网络从"日韩依赖"转向多元化:韩国5个目的地、台湾4个、越南4个、马来西亚3个,中国内地航点从1个增至6个(北京、宁波等)[13][15] - 计划搬迁至香港机场二号客运大楼,利用电子化科技降低单位运营成本 [17] - 推行"按需付费"模式,通过增值服务(如登机行李、机上小吃)提升客单价 [18][19] 运营效率 - 2025年上半年客运运力增长38%,搭载量提升28%,但票价下行压力显著 [9] - 飞机使用率和单位成本较去年改善,准点率全球排名第五(90.49%,3710次航班)[17][21][23] - 行业对标:亚洲航空曾经历多年亏损后通过网络效应盈利,香港快运或复制类似路径 [17] 行业前景 - 后疫情时代性价比出行需求释放,廉航赛道仍具潜力 [20] - 短期阵痛与长期扩张并存,需平衡规模与利润 [25]
这家人人都爱的廉航,半年能亏5亿港元
36氪·2025-08-14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