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低空经济繁荣的“三重门”:技术角力、城市竞逐与瓶颈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4 19:08

文章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在中国多个城市加速落地 eVTOL和无人机产业从试验走向规模量产 技术路线竞争激烈且面临适航认证 续航 噪音 空域管理等挑战 [1][2][4][7][8][10][12] eVTOL技术发展 - 时的科技芜湖智造基地8月8日开建 服务E20倾转旋翼eVTOL生产并作为PC证申请专属工厂 [1] - eVTOL主要技术路线包括多旋翼 复合翼和倾转旋翼/倾转涵道 倾转构型适航取证难度最大但应用前景最广阔 [1][2][3] - 多旋翼构型结构简单且悬停效率高 但巡航速度和航程有限 代表公司包括亿航智能和小鹏汇天 [2][4] - 复合翼构型能兼顾垂直起降和较高巡航效率 但存在平飞阶段"死重"问题 代表公司包括峰飞航空和亿航智能 [2][4] - 倾转旋翼/倾转涵道构型理论上能实现最高巡航速度和航程 但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复杂 代表公司包括沃飞长空和时的科技 [3][4] - 适航认证是eVTOL商业化运营关键环节 不同构型面临审定标准和挑战各异 [4] 无人机市场应用 - 民用无人机市场分为消费级 农业级和工业级三大核心板块 [5] - 消费级无人机以便携性和易操作性为主 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人民币 大疆占据主导地位 影石创新8月14日发布首款全景无人机 [5] - 农业级无人机具备更强负载能力(可携带数十公斤物料)和更长续航时间 大疆农业与极飞科技形成双寡头垄断 商业模式转向"无人机+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5][6] - 工业级无人机价格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 需要专业操作培训 市场由纵横股份 道通智能和科比特等多强平分 [6] 区域发展格局 - 深圳市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达2302家 在无人机物流配送领域开展常态化运营 拥有大疆创新等行业巨头 [7] - 北京市低空经济企业数量1240家 但拥有17家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单位 采用"创新主导型"发展模式 [7] - 成都市已有22家覆盖产业链企业 32家企业与低空经济产业链紧密关联 吸引沃飞长空落地推动eVTOL研发 [7][8] - 上海市作为eVTOL研发集聚地 拥有峰飞航空 时的科技等"上海eVTOL五小龙" [8] - 浙江省在无人机产业园区建设突出 陕西省在制造领域占重要地位 安徽省依托新能源产业布局低空经济 [8] 技术瓶颈与挑战 - 续航能力是电动航空器首要挑战 锂电池能量密度有限导致"充电一小时 飞行一刻钟"局面 [11] - 噪音控制是影响城市空中交通公众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11] - 系统可靠性需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保持 涉及动力系统 飞控系统和结构材料等多方面 [11] - 空域精细化管理难度巨大 低空空域具有高动态 高密度和高复杂性特点 [9] - 全国统一的低空智能融合空管系统仍在建设中 空域审批流程简化和信息实时共享等问题待解决 [9] 商业模式与成本 - 低空经济运营成本包括飞行器购置 维护保养 能源和人员成本 行业初期单位运营成本较高 [12][13] - 目前仅航空测绘 农业植保 电力巡检 无人机编队表演和航拍五大场景实现商业闭环 [13] - 无人驾驶航空器成本仅为直升机的1/10至1/5 杭州企业用无人机运输血液制品10公里成本降至每公斤7元 接近陆运闪送价格 [13] - 峰飞航空预计eVTOL大规模商用后 深圳蛇口至珠海九洲港50公里航线票价或最低降至300元/人 单价达6元/公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