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索广告渗透机制 - 广告通过GEO技术渗透AI搜索结果 利用AI依赖数据源特性批量生产含品牌关键词内容并投放至高权重平台 使AI被动收录商业信息[3] - 采用隐蔽广告形式 包括问题下方"相关推荐"链接 回答末尾"了解更多"引导 以及使用"推荐""精选"等诱导性标签伪装成官方认证[3][4] - 实施"主动寄生"策略 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广泛使用"DeepSeek推荐"作为营销标签 通过伪造AI对话界面和专业分析内容增强可信度[5] - 广告内容通过预设触发器激活 当用户提问触及特定场景时自动触发植入内容[6] 广告商业化模式 - 营销公司提供GEO优化服务 按关键词数量和大模型平台数量收费 客户需按季度持续付费[2][8] - 收费模式灵活 企业知名度和网络资料丰富度影响定价 关键词越多、覆盖平台越广费用越高[8] - 具体服务报价包括:3万元包月实现品牌名进入AI回答 一个月见效 服务内容包含制作行业榜单、协会通稿、编撰行业白皮书等[8] - 优化手段依赖"大力出奇迹"策略 通过海量发稿和堆砌关键词提升AI收录概率[8] 行业影响与生态变化 - 传统SEO营销公司转向GEO业务 将其视为新的增长增量[8] - 海外平台已率先商业化:Perplexity于2023年11月在答案侧栏上线带"赞助"标签广告位 谷歌2024年开放同类广告资源[12] - 多数AI平台暂未主动接入广告 当前广告主要为被动收录 但普遍认为广告变现是必然趋势[11] 用户与生态双重影响 - 用户陷入"广告迷宫" 旅游攻略查询结果弹出跟团链接 产品参数询问结果出现带"精选"标识商家[2][9] - 可能重蹈"竞价排名"覆辙 广告位价高者得机制迫使品牌方聚焦资金竞争而非产品价值提升[10] - 数据污染加剧AI幻觉问题 实验显示百余条虚假信息可使AI对虚假信息置信度快速飙升 0.001%的污染数据即可导致模型重大错误[11] 治理与解决方案 - 技术层面需实现广告标签化 明确标识"广告""推广"标签 建立广告屏蔽开关功能[14] - 构建广告黑名单库 拦截低质虚假广告防止训练数据污染[15] - 平台需设立商业内容权重红线 限制单次回答广告比例 公开算法推荐逻辑[16] - 监管强化要求AI生成广告显著标注 建议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广告全流程溯源 提高违规处罚力度[17]
AI搜索“净土”正在悄悄沦陷
36氪·2025-08-14 19:14